4月2日,由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牵头承担、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6个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北京市“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重大专项——中科院京区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能力建设项目结题验收会在心理所举行。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李象益教授、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科普处处长许佳军等评审专家组成员、项目负责人等参加会议。北京市科委科技宣传与软科学处主管工程师刘彦锋主持会议。
与会领导和专家先后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处进行了实地考察验收,听取了各所负责人的项目汇报及项目负责人当场交流询问,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主任袁志宁关于项目整体完成情况的汇报。评审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议后,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项目书规定的各项内容和考核指标,同意通过课题验收。
验收会上,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对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北京市科委与中科院合作的这一项目将大大促进和深化首都创新体系建设,对北京乃至国家创新任务都具有很大意义。他希望能发挥优质科普资源,更广泛地服务于社会。
中科院京区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能力建设项目于2009年立项,是中科院和北京市科委共同“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重大专项,也是北京市科委在科普领域加强地院合作、链接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典型示范,旨在将中科院京区科普能力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实现中科院科普资源的高端辐射,打造科技成果科普化的转化基地,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主要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科研过程科普化展厅、前沿科学可视化、多媒体播放系统、互动展品创意制作、精英科技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养及大型科学传播活动、国家高端科技人才早期培养等。项目推进了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在凸显过程教育中,注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播,体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成为青少年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育基地。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边建设边开放”的运行机制,中科院京区科研院所也正在向着北京市创新型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开发集散服务中心、科学探索活动中心、科教结合实践中心的目标而逐步迈进,从而最终成为北京市为公众提供特色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项目的完成和运行也使中科院高端资源科普化工作,逐渐由小到大,影响日趋显著,尤其是培养了一支热爱科普事业的科普创意研发和骨干队伍,对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验收会现场
专家实地考察项目完成情况